Labels

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二十年的感动 二十年的幸福


二十年的感动 二十年的幸福

信息来源:松原文化网  作者:郭玲  

    记得小时候,松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街道不宽,楼房不高,在一个童真的孩子眼中,这样的家不美,不富,不幸福。我梦想着走向外面的世界,去感受现代文明带给自己的充实与快乐。当我求学归来,家乡的景象令我惊叹不已,今天的松原早已蜕去青涩的外衣,一排排耸立的高楼大厦,绿树成荫的宽敞街道,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到处是鸟语花香,随处可见人们幸福的脸庞。这样的变化令我既震惊又疑惑,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这座年轻的城市,是什么精神让松原在发展的洪流中傲然挺立?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我有幸参与编辑《松原建市20周年回顾与前瞻》老干部回忆录一书。在收集文稿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曾经,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仿佛一部部纪录片再现了松原二十年发展的艰辛之路。创业之初有这样一个说法:所有单位都租房,多数职工吃食堂,白天用的办公桌,晚上铺被就是床。面对98年大洪水,我们的一位老领导临危受命,在险段夜以继日、摸爬滚打地与抗洪的勇士们吃住在一起,高度的紧张加上超负荷的劳动使他身体严重透支,可是,他默不作声咬牙挺着。当大家发现他脸色苍白、身体瑟瑟发抖时,一再劝他回去,他却说:“这节骨眼上,我怎么能下火线?就在这打点滴,我能挺住”。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就是这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松原开拓者,用拼搏与奋斗铸就了今天松原的辉煌。
    说起铁道部13局几乎无人不晓,当时在松原也有一个“13局”,是13个委局合租了一处未完工的楼房而得名。没有上下水,食堂设在一个临时工棚子里,到十二月份还没通上暖气,晚上只好毛巾包头,捧着热水袋睡觉。当时提倡一种精神叫做“白手建设新家,没钱自己想法”。二十年前的前郭火车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兴建的,日客流量设计仅为400人。当时松原全市有240万人,仅市区就有24万人。新松原火车站建设费用概算2100万,这对家底一片空白的松原来说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审查设计时,市委书记施殿金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盖豪华宾馆,不搞高档娱乐设施,但作为松原市的窗口与大门的火车站,要坚持高标准,一定上档次”。就这样,设施齐全的松原火车站应运而生。建设1389米长第二松花江大桥时,由于江底为流沙河床,最深的桥柱要打到60米下的岩层,建筑规范工期为两年,但是松原人昼夜奋战,开工仅196天便将这座耗用水泥1.2万吨、钢材2270吨的巨龙建成完工。没有钱也要变通出钱来,钱少也要干出钱多的活,就是不能让困难吓倒,而要把困难踩在脚下,冲出一条成功路来。这就是负重拼搏、敢为人先的松原精神。
    二十年,松原人不畏艰难困苦,众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松原正以创造的伟力展现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风采,“国家园林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20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等等,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顶顶令人惊叹的桂冠,一声声催人奋进的美誉,不仅印证了松原改革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更见证了这座年轻城市破茧重生的传奇历程。
    二十年风雨征程,二十载激情飞扬,成就了松原今天的华丽转身,光彩别样。二十年的光阴见证了一座城市由百业待兴到欣欣向荣,菜篮子工程、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泥草房改造工程等等,一个个温暖民心的好政策接连出台,一项项惠及百姓的好措施落实到位,我们可以胸有成竹的说:经济更发展、生活更富裕、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精神更愉悦的幸福松原指日可待。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松原的明天会更美好?
    年少时,我们徜徉于幸福之中,如今,正值青春飞扬的我们,要争做幸福的创造者,在前辈的肩膀上,向着幸福的目标,准备另一次的展翅高飞。作为宣传工作者,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人们享受幸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生产精彩的文化产品,让人们进一步体验幸福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构建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让更多的人置身于幸福之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青春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的力量。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伸出双手为松原今天取得的成就鼓掌,让我们挥开双臂前赴后继、奋力拼搏,为松原的辉煌明天续写新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