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s

Saturday, March 19, 2011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银行”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银行”……盘点2010,“智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行词,但一切并非贴上一个“智慧”标签般简单。

“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我们面临着很多新名词、新概念,比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等,用还是不用这些名词,都没有关系,但关键在于我们要清醒看到信息化推进环境的根本变化,同时还应该把握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这些名词的本义是什么,二是每个城市在‘十二五’要做什么,三是要深刻把握最终用户的真正需求。”2010年6月底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工信部高层领导再三强调谨慎对待“智慧”一词。

由此看来,我们依然需要再次审视“智慧”的内涵、外延以及方法论,依然需要总结2010年度各方在打造“智慧”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依然需要对一些根本问题做出解答:

一是打牢“智慧”的基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仅以电子政务建设为例,有业内专家对本刊表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实现了95~100%的电子政务局部应用,正迈进共享、协同乃至集成的阶段,而只有基础性工作做好,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数据,才有可能通过集成实现创新,也就是“智慧”。

二是创新利用“智慧”工具,妥善应对新技术的挑战,避开技术崇拜及其带来的技术陷阱。根据IDC对2011年的技术预测,云计算将进一步开花结果,而不是仅局限于概念炒作,感知计算和物联网走向进一步实用,智能电网建设也将全面展开。各方积极拥抱新技术产业,抢占竞争的未来制高点值得鼓励,但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切实的信息化应用才是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这也是避开技术炒作及投资陷阱的最有效途径。

三是实现“智慧”要因地制宜,尤其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不能顾此失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将是“十二五”的主命题,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表示,当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这两项是不相关的,这也导致了当前一些地方战略性新型产业出现高度“同构化”问题。“历史经验表示,现有产业链的延伸,结合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往往会催生出新兴的产业”。这意味着各地的“智慧”产业应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而不能根据上级政府文件的规定。

四是准备把握信息化2.0时代的机遇,充分认识到“智慧”一词将重塑信息化建设的下一个十年。在本刊的采访中,已有业内人士提及,信息化将迎来新的大集成、大提升和大挖掘,因此需要及早布局。但更严峻的挑战在于,有时候技术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要实现“智慧”更需要在机制和体制上实现突破,在利益的复杂博弈中前行,这需要更大的智慧。